在2020年投資組合檢討一文中,明花忽略了每個月在供款的兩個重要資產,分別是在宏利的基金單(即投資相連保險)及公司個人均有供款的央積金。為什麼明花會忘記這2個類別資產是因為基金單和央積金都是短時間不可提取的項目,屬於退休規劃的一部分,讓它們自動轉帳扣款,因此沒有把它們放在心上。
檢視下來兩者的回報率有20%-30%回報,明花十分滿意。其中央積金制度是退休保障的重要政策,明花研究了該制度,亦把重點整理出來。
目錄
央積金是什麼?
央積金全名「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下簡稱”央積金”),是澳門特區政府推出加強都澳門市民退休養老的保障,對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進行補足的法津制度。
央積金對僱主及僱員有什麼好處?
僱主方面:
- 為員工提供更好福利,從而提升企業形象
- 央積金設有權益歸屬比率,減少人員流動性(繼續看下去)
- 享稅務優惠(繼續看下去)
僱員方面:
- 僱主參與央積金後作出的供款不會用作解僱賠償的抵扣,保障僱員權益
- 央積金個人帳戶具有可攜性,發揮保障退休生活的作用
- 可申請政府子帳戶的款項轉移到其他基金實體的供款子帳戶或保留子帳戶,作投資增值
- 提取款項免繳職業稅
央積金帳戶如何開立?
社會保障基金會向年滿18歲,或未滿18歲但已於社會保障制度登陸的澳門市民自動開立央積金個人戶口。
央積金帳戶有什麼分類?
- 政府管理子帳戶 – 記錄及管理政府分配款項,由社保基金管理。
- 供款子帳戶 – 記錄及管理供款計劃的供款
- 保留子帳戶 – 記錄及管理因終止勞動關係時,由供款子帳戶轉入的款項
央積金款項來源有那些?
央積金款項來有2個:
- 政府的鼓勵性款項$10,000及每年財政預算盈餘分配。
- 供款僱員僱主作出的供款 以及個人供款(核心部分)
央積金帳戶是否可以轉移?
央積金帳戶具可攜性(即個人所有子帳戶之間可以轉移的相關規定)
當勞動關係的供款計劃不會因為勞動關係終止而被立即提取,但可以選擇4個方式處理供款結餘
- 保留在原基金管理實體的保留子帳戶繼續滾存(預設選項)
- 轉移至政府管理子帳戶
- 轉移至其他基金管理實體的供款子帳戶
- 轉移至其他基金管理實體的保留子帳戶
只要透過向基金管理實體申請,便可以在各個央積金子帳戶作轉移,供款子帳戶只有在離職時才可轉出款項。一般情況下,帳戶擁有人需要年滿65歲才可提取帳戶內的款項。
帳戶內的結餘不可查封及不同轉讓,但子帳戶之間轉移、僱主提取權益、依法退回供款、基金管理實體因管理退休基金而收取的費用、遺產繼承權益除外。
央積金供款計劃有那些?
央積金供款計劃分2種,央積金共同計劃及個人計劃。
- 央積金共合計劃由僱主自願設立,由僱員自願參與。計劃由僱員同意參與後以基本月薪,由僱主僱員共同以5%供款,另外更歡迎勞資雙方除了就基本月薪作供款外,可以就超時津貼、紅花等作為供款的計算基礎。如果僱主或僱員希望以高於5%供款,只要通知基金管理實體即可。 為了照顧勞資雙方的負擔能力,制度引入了「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最低工資」自動掛鈎機制,設定了供款上限及下限的計算基礎。如果僱員月薪低於最低工資,僱員無需供款,僱主仍需供款。如果僱員月薪超出上限,則僱員及僱主無需就超出的部分作出供款。
- 個人計劃由個人自願設立及參與。 個人計劃每月最低供款為MOP500,但亦可按照個人意願調整供款金額,但需以百元為單位,以MOP3,300作為上限。
*共同計劃可以與個人計劃可以同時參與
央積金有什麼基金管理實體及退休基金可供選擇?
基金管理實體公司可以為已獲澳門金融管理局批准設立開放式退休基金登記成為央積金的投資項目。現時可供選擇的基金實體及退休基金名單可於央積金資訊平台查閱。
共合計劃下基金管理實體由僱主選擇,而僱主及僱員各自為自己供款部分揀選合適的退休基金。當僱員取得全部僱主供款權益時,僱員便可以同時決定僱主供款部分及個人供款部分的基金投放及供款比例。
個人計劃則由個人全權選擇。例如明花把政府管理子帳戶及個人每月$500 供款到AIA 增長型退休基金,隨著年紀以及基金績效,有機會調整配置組合。
什麼是權益歸屬比率?
僱員可以獲取僱主的供款的份額以權益歸屬比率計算。根據供款時間釐定僱員在中終止勞動關係時,獲得僱主提款的比例,供款滿3年可獲僱主30%供款,4年40%…10年100%獲得僱主全部供款。制度中歡迎僱主設定更有利僱員的條款,例如供滿1年獲取10%或未滿10年可獲取僱主全部供款。
私人退休金與央積金怎樣銜接?
是否銜接由僱主決定,僱員的銜接採取新人新制、舊人舊制。舊僱員可以選擇原在私人退休金計劃是否銜接央積金計劃。銜接後僱主停止於私退金帳戶供款,轉供央積金,如私退金計劃條款優於央積金供款條款,有關條款必須過渡央積金計劃,例如私退金僱主供款比例7%,衍接央積金後供款必須保留7%。
私退金與央積金計劃供款時間需合併計算。例如僱員於私退金帳戶供款5年並選擇銜接央積金,並於於央積金再供款2年,合計2年。在計算權益歸屬時會按7年計算,如果兩者權益歸屬一致,在勞動關係中止時,則可獲取僱主供款部分70%。
私退金與央積金的提取差異?
私退金可以在勞動關係終止時即可提取。
央積金一般情況需到65歲才可以提取全部或部分款項。但如果出現特殊情況,例如因嚴重傷病需要負擔龐大醫療開支、60歲退休未有從事有報酬工作或其他人道理由,則可申請提取全部或部分款項。需要注意如果曾經用”60歲退休未有從事有報酬工作”的理由申請提款,只可以使用一次,之後不可以同樣理由提出申請。
款項每年只可提取一次。
如果勞動關係未結束,只可申請提取個人供款、政府子帳戶及保留子帳戶的款項,而僱主部分則不包含在內。
稅務鼓勵
每年僱主需要向財政局報稅,包括所得補充稅及第二組職業稅,在計算的可課稅利潤時,僱主向央積金供款可視為經營成本,可以從可課稅利潤中扣除。為了鼓勵更多僱主加入制度,在制度生效的首三年可獲得額外雙倍臨時稅務優惠(制度於2018年生效,因此額外優惠於2020年底結束,但基本稅務減免維持不變)。
其他常見問題
總結
央積金現時以非強制的方式推行,對大部分人來說,過去的私退金制度更為吸引,在勞動關係結束時即可提取款項。在大多數理財知識不足的情況下,該筆款項容易使用在其他地方,未有做到專款專用,為退休作準備的目的。央積金制度強制要求65歲才可提取的規定,可防止上述的情況發生。
站在政府的角度,鼓勵性基本款項以及盈餘撥款只是一個額外的款項來源,而個人供款計劃更為重要,透過長期投入,積少成多,以平均成本法降低中短期市場風險。投資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本金、投資報酬率及時間,供款是獲取本金的方法、把資金交由退休基金經理人打理投資,隨著資本的投入、時間的推移,享受複利帶來的回報,為你的退休儲備資本增值。
對明花而言,雖然現階段談論退休言之過早,但在理財規劃中,短、中、長期目標都需要兼顧,退休儲備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準備,需要長期規劃。現在準備少少,將來收入提升再投入多少少,借助複利的威力,減輕未來的焦慮感。踏出第一步,未來的你會感謝今日的你。
參考資料來源:社會保障基金網頁